产业全覆盖、村强民脱贫、清洁乡村美
天柱东风村演绎“三户+三小”党建扶贫新模式
农村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扶贫对象,贫困农村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贫困户更是脱贫攻坚的主体。天柱县蓝田镇东风村大力实施“三户+三小”党建扶贫新模式,有效地把基层群众组织起来,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基层群众的发展内生动力,浓墨重彩描绘着东风村产业全覆盖、村强民脱贫、清洁乡村美的新华章。
“三户+三小”助力产业全覆盖
东风村位于天柱县蓝田镇的东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由原坪寨村、烂桥村合并组成,有38个村民小组1025户2963人,其中贫困户268户1040人。2016年,该村实施“三户+三小”后,东风村由原来的产业零星变为产业全覆盖。
“三户”指“党员中心户”、一般户、贫困户;“三小”指小农场、小基地、小企业。“三户+三小”党建扶贫模式是以“党员中心户”为基础,以农业“三小”工程为载体,以助推贫困户脱贫为目的,把“党员中心户”“一般户”“贫困户”和农业“三小”工程等要素有机融合的模式。
“党员中心户带头,带动一般户和吸引贫困户一起发展产业,才能实现产业全覆盖。”2016年3月,党员中心户杨再文、曾宪魁、杨秀相等带动杨通渊、杨通运、曾令泉等一般户,吸引贫困户杨政辉、张美钟等57人,投资100万元,在东风村九组冲八湾建立林嘎子养殖专业合作社,2016年下半年出栏商品鸡2万多只,存栏商品鸡1.1万多只。这一产业覆盖了该村曾家、孟烂、寨备、高一等5个村民小组的贫困户。东风种植合作社,主要种植罗汉果,由2016年的50亩发展到现在的500亩,主要得益于党员中心户胡朝并、张美灯、杨通煌、张秀银等,他们带动杨政荣、胡庭钟、杨政艾等一般户,吸引贫困户杨通建、杨友莲等共计135人,建立了东风种植合作社。罗汉果产业覆盖了鸿坡、塘边、茶油坪等6个村民小组。
党员中心户带动一般户吸纳贫困户一起干事创业,不少的合作社获得了县里农业三小工程的奖励,其中东风种植专业合作社获评农业小企业获奖3万元,林嘎子养殖专业合作社和鸿畅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获评家庭小农场,分别获得1万元的奖励。一般户和贫困户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更加高涨。截止目前,东风村已流转土地1500多亩,发展罗汉果1000余亩、黄精170亩、白芨150亩、提子150亩、山红蜜柚50亩、砂糖桔50亩、烤烟20多亩,发展荷花养鱼70多亩,发展林下养鸡场1个。基本实现全村贫困户产业全覆盖。
“东风村产业连片发展,荷花摇曳,鲤鱼蹦跳,葡萄高挂,白芨吐蕊,黄精亮果,吸引了不少的游客前来观赏,村民还将在鸿坡组种植罗汉果那地方建农家乐呢!”东风村挂职总支副书记彭晓灵望着连片壮观的产业,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
“三户+三小”助力村强民脱贫
东风村村民居住分散,仅靠村干、党员把党的好政策宣传到户确有难度,经常召集村民开会也不太现实。长期以来,村民与村党组织间有了距离。而如今,有了“三户+三小”这个载体,村民的收入增加了,逐步脱贫了,村党组织与村民间的沟通渠道也畅通了。村民对党务村务工作一清二楚,对村“两委”也信任了,村党组织的形象威信和领导地位也就自然树立起来了。
“‘三户+三小’吸引回家创业的青年人越来越多,村民家里红白喜事也容易找到人帮忙啦!村集体经济也逐步壮大!”回顾以前东风村几乎所有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一栋栋的房屋关门闭户,宣传党的政策老人和小孩又无法理解,老人过世找人抬棺木都难的“穷酸相。”看看现在的东风村越来越壮大,党总支书记张美椿脸上写满了喜悦。
2017年,“三户+三小”推动着东风村的产业计划持续推进。200多户农户主动加入合作社。活跃在田间地头的“产业工人”也越来越多。村民杨大姐就是其中的一名产业工人。年初,她家的几亩地全部流转,用于种植罗汉果,大姐欣然当上了“产业工人”。她每天吃早点后就到“罗汉果基地”做工,每天工作8个小时左右,每小时有9块钱的收入。像她这样的工人平均每天有40多个,其中部分来自外村。“我们除了务工有收入,流转土地的年租金每亩500元,另外还有股金分红收益。”据了解,2016年,东风村合作社大盈利,当年的分红金总数约35万,分得最多的农户有好几万。
让张美椿更津津乐道的是,全村已有4家合作社,200多农户加入其中,其中不少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随着产业的发展,东风村实现了“空壳村”的华丽蜕变,人均年纯收入从2014年以前的3400多元增长到7500多元。目前,村集体通过为合作社提供服务、利用村集体现有的资金入股合作社参与分红等方式,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5万元。
“过去村里开会,三番五次叫不来人。现在通知开会,喇叭一喊,村民不仅来得整齐,还抢着发言。”东风村主任杨克榜说,村“两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日益提升,村里要修路、建广场等集体公益事业比以前容易多啦。
“三户+三小”助力清洁乡村美
“三户+三小”模式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也让村民的思想富裕了起来。大家都自觉地投入到清洁风暴美化家园的行动中,一个清洁美丽的东风村进入了世人的视野。
党员中心户杨再文,发展罗汉果产业,年收入10多万元,觉得村里产业美,游客越来越多,他很自觉地“门前三包”、“四净”和院落“三化”,在院子里栽了桂花、桃花、喇叭花等花草,美丽的院落清洁雅致。
贫困户杨大妈每天早早起床,把自己门口的树叶、菜叶等垃圾扫成一堆,撮到门口的菜园,作为蔬菜的营养消化掉。遇到酒瓶或者废铁老人则拿进家里的杂物间,码放整齐,等候着收购废旧的货郎前来收购。遇到塑料袋、饮料瓶等垃圾,老人就拿到村里集中的垃圾池里烧掉。每天如此,屋里屋外,老人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村里的荷花那么漂亮,我们的房前屋后也要打扮得漂亮才相配呀!”
一般户杨政荣,以前家里困难,不修边幅,也不太关心村里的大小事务,总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加入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后,年收入达8万多元。他觉得只有全村都好了,自己才能过得更好。“要想发展乡村旅游,环境美是关键。”他现在很注重全村周边环境卫生保洁。他在党员中心户张美椿的带领下,发动贫困户接受和遵守村规民约,主动疏通边沟、清理草堆、粪堆、垃圾堆等,一个“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东风村跃现沃野。
“‘三户+三小’模式助推我村发展产业美、人居环境美、邻里和谐美,农业观光旅游水到渠成。”张美椿说,预计在2019年,东风村的农业观光示范园正式开门迎客。
全面深改围绕六大领域立柱架梁夯制度 深刻改变中国 2016-12-29 | |
全面深改三年:渐入佳境 次第开花 2016-12-29 | |
【深读深改】架梁立柱夯制度 改革进入施工高峰期 2016-12-29 | |
【2016年商务工作年终综述之一】深化流通供给侧改革 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2016-12-19 |